(一)主要技术内容
随着宁波舟山港及其下属基层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和复杂性的提升,数据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约港口数字化转型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急需构建一个能够贯穿集团总部和基层公司两级的大数据生态体系,以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共享与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提出了一个以宁波舟山港及其基层公司为实施核心的“1+N”大数据生态体系及全面的研发应用解决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自主研发的先进大数据技术,推动集团总部与基层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该体系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完善的模型指标体系及灵活的架构设计为核心,助力宁波舟山港构建起一个智慧型港口数据生态体系。具体来说,项目通过六项内容实现建设目标:构建“1+N”数据共享模式、研发统一大数据治理平台iData、研发港口数据模型市场、研发数据质量模型与规范、研发数据API工具、设计并实施“两地三中心”高可用部署模式。
本项目具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项;发明专利2项。
(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iData平台实例生成与调度性能:无依赖任务,1小时内稳定生成至多20万条实例;多依赖任务,1小时内能调度上限约16万条任务。
iData数据源并发调用性能:10万数据量,API并发调用MySQL数据源时,并发上限1000;API并发调用PostgreSQL数据源时,并发上限1700。
API接口响应:并发数200通过负载均衡访问API平台接口时,每个HTTP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稳定在4毫秒左右。
API吞吐量性能:连续提交50万个HTTP请求,API平台的吞吐量达到了35000/s以上。
“两地三中心”架构高可用性:在实施了“两地三中心”架构后,系统的高可用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当不同机架或不同机房的组件发生故障时,集群内的其他相关组件依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未受到任何影响。
“1+N”大数据生态体系在宁波舟山港实施并得到很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由宁波港信息通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一套集先进大数据技术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推动集团总部与基层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该体系以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完善的模型指标体系及灵活的架构设计为核心,成功构建起智慧型港口数据生态系统。整套系统具有四大特性:高性能、标准化、高融合、智慧化。
目前,该体系相关平台已在基层公司成功投产,部署在梅东公司、甬舟公司和镇司,不断沉淀生产运营数据,累计实现了近3400余个数据模型,丰富数据模式市场,为基层公司的管控运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今年我们将平台推广至三家基层公司,预计3年内,实现集团主力码头全覆盖。
另外,体系中沉淀的数据和分析方法,不但适用于集团内部的生产应用,也适合于港外的第三方公司使用。数据服务API目前相关服务对接国际物流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等港外用户30余家,iData大数据平台具备向航运物流企业以及集团外同类型用户延伸的可能性。未来,项目组将依托大数据体系的技术优势和数据资产,深入探索应用场景,增加更多元化的数据支持服务,进一步释放内部数据的价值,为港内数据资产向港外市场的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港口科技